傍晚六点半,东河小学行政楼的灯只剩下零星几盏。
楼道里偶尔传来清洁阿姨的脚步声,其他地方都安静得能听见空调的低鸣。
林澈坐在三楼的教研室,开着笔记本,把下周的活动框架整理到一个简洁的文档里。
字不多,都是重点。
她做事向来这种风格——七成力气,效果往往比别人更清楚。
这天学校安排她与外聘顾问对接一个“校园数字展示项目”。
说是“顾问”,其实就是技术支持。
教务主任只说一句:“你来接吧,跟你合作比较顺。”
她也没多问。
门外传来敲门声。
“林老师?我是江聿。” 声音不高,像是不想打扰楼道的安静。
林澈抬头,看见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站在门口。穿着普通衬衫,没有商务人的锋利感。拎着电脑包,看起来更像是路过的上班族。
“请进。” 她侧过身,让出旁边的座位。
江聿坐下,打开电脑,动作利落却没有急躁感。
“今天主要是确认流程?”他问。
“嗯。学校这边粗略有个方向,细节还没敲。” 林澈把文件夹转向他,一页页给他看。
江聿认真地听,没有插话打断。等林澈说完,他才问:“这个部分我能不能调一下逻辑?不会改你原意。”
林澈点点头:“可以。”
两人就这样安静地工作。空气里只有键盘声。
偶尔林澈会皱眉,江聿就把他的版本页面转过去:“看你这边的顺序,我照着调。”
语气平淡,但显然他是尊重她的节奏,而不是强加自己的做法。
也许是因为如此,林澈觉得合作比想象中轻松。没有人试图抢方向,也没有无效的拉扯。他并不“热情”,但非常有分寸,让人不会心烦。
忙到七点多,流程差不多固定。
江聿把电脑合上:“今晚先搞到这儿吧。剩的我回去整理。”林澈点头:“好的。明天我再把活动那块补给你。”
他站起来时停了一下,像是要确认什么:
“林老师,你平时都是把框架做到这个程度吗?”
林澈想了想:“差不多吧,也不算细。”
江聿“嗯”了一声,没有赞美,也没有评价,只是单纯记录下这个信息:“那我照你的方式继续搭。”
这句话非常普通,但很少有人这么说。
大多数外部合作,要不是随便应付,要不就是照自己的模式硬套。
林澈“哦”了一声,也没当回事。
两人一起走出教研室时,楼道灯暗着,只有自动感应的小灯亮起一小段光。
到了楼梯口,江聿忽然问:“你每天都忙到这个点吗?”
“看项目。”林澈回答,“今天算正常。”
“那我明天早点过来,不耽误你晚上时间。”
林澈点头:“行。”
然后两人一起下楼。
也没有其他对话。
只是,在教学楼外的风吹过来的时候—— 林澈有一种感觉:
这个人并不会给她制造额外的麻烦。
在她的工作里,这已经算是一种难得的舒适了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