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late

2025年11月28日星期五

70%热度 第二章

 第二天上午的教研室比平时吵一些,三年级组在讨论新教材,桌上堆满了教案和批改到一半的作业本。林澈推开门时,空气里是粉笔味和咖啡味混在一起的熟悉味道。

她把电脑摆好,刚坐下,手机亮了一下。

——「到门口了。」

号码陌生,但她知道是谁。

她回了一句:

——「三楼教研室。」

不久后,门被敲了两下。
江聿站在门口,背着电脑包,看了一圈教研室的情况,没有多说什么。

林澈起身:“我们去隔壁吧,那里安静。”

两人换到空着的办公室。窗户半开着,室外风吹进来,落在桌上散乱的纸张边缘。

林澈把文件摊开,指着第一页的流程:“我昨晚把活动部分加了一段,你看下顺序合不合适。”

江聿把电脑打开,屏幕亮起的时候,他侧过头看她整理的部分。
他不插话,也不抢过来修改,只是安静地听完后问:

“这个节点,我顺着你的逻辑调一下?不会改意思。”

林澈点头:“好。”

键盘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清晰。
他们都沉在自己的节奏里,不争、也不需要磨合。

做到一半时,江聿倒了杯水,顺手问:“你吃早餐了吗?”

林澈“嗯”了一声,没抬头。

他也没有继续讲话,把杯子放回桌角,又回到电脑前。

阳光照在他侧脸的轮廓上,反而让办公室比教研室更像一个普通的小公司会议间。两个人都不急,动作都不拖。

十点半,流程定得差不多了。

江聿把文件整理好,合上电脑:“剩下的我回去搭,下午拿给你。”

“好。”

她说得很干净,没有客套。

江聿起身时,桌角撞到他的保温杯,杯子倒向一边。他伸手扶住。

林澈问:“烫吗?”

“不是热的。”他把杯子重新立好。

“哦。”她继续翻自己的资料,没有多看。

江聿背好电脑包,在门口停了一下:“我下午两点来,不耽误你晚上时间。”

林澈点头:“行。”

他离开后,房间重新安静下来。
隔壁教研室时不时传来半开的门缝里老师们的讨论声。

林澈调整了下文件的顺序,让纸张贴得更整齐些,然后继续做自己的部分。

没有特别感觉。
也没有因为合作顺利就多想什么。

只是注意到一点:
这个人做事的节奏……挺对她。

也就这样而已。

70%热度 第一章

傍晚六点半,东河小学行政楼的灯只剩下零星几盏。
楼道里偶尔传来清洁阿姨的脚步声,其他地方都安静得能听见空调的低鸣。

林澈坐在三楼的教研室,开着笔记本,把下周的活动框架整理到一个简洁的文档里。
字不多,都是重点。
她做事向来这种风格——七成力气,效果往往比别人更清楚。

这天学校安排她与外聘顾问对接一个“校园数字展示项目”。
说是“顾问”,其实就是技术支持。
教务主任只说一句:“你来接吧,跟你合作比较顺。”
她也没多问。

门外传来敲门声。

“林老师?我是江聿。” 声音不高,像是不想打扰楼道的安静。

林澈抬头,看见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站在门口。穿着普通衬衫,没有商务人的锋利感。拎着电脑包,看起来更像是路过的上班族。

“请进。” 她侧过身,让出旁边的座位。

江聿坐下,打开电脑,动作利落却没有急躁感。

“今天主要是确认流程?”他问。

“嗯。学校这边粗略有个方向,细节还没敲。” 林澈把文件夹转向他,一页页给他看。

江聿认真地听,没有插话打断。等林澈说完,他才问:“这个部分我能不能调一下逻辑?不会改你原意。”

林澈点点头:“可以。”

两人就这样安静地工作。空气里只有键盘声。

偶尔林澈会皱眉,江聿就把他的版本页面转过去:“看你这边的顺序,我照着调。”

语气平淡,但显然他是尊重她的节奏,而不是强加自己的做法。

也许是因为如此,林澈觉得合作比想象中轻松。没有人试图抢方向,也没有无效的拉扯。他并不“热情”,但非常有分寸,让人不会心烦。

忙到七点多,流程差不多固定。

江聿把电脑合上:“今晚先搞到这儿吧。剩的我回去整理。”林澈点头:“好的。明天我再把活动那块补给你。”

他站起来时停了一下,像是要确认什么:

“林老师,你平时都是把框架做到这个程度吗?”

林澈想了想:“差不多吧,也不算细。”

江聿“嗯”了一声,没有赞美,也没有评价,只是单纯记录下这个信息:“那我照你的方式继续搭。”

这句话非常普通,但很少有人这么说。
大多数外部合作,要不是随便应付,要不就是照自己的模式硬套。

林澈“哦”了一声,也没当回事。

两人一起走出教研室时,楼道灯暗着,只有自动感应的小灯亮起一小段光。

到了楼梯口,江聿忽然问:“你每天都忙到这个点吗?”

“看项目。”林澈回答,“今天算正常。”

“那我明天早点过来,不耽误你晚上时间。”

林澈点头:“行。”

然后两人一起下楼。

也没有其他对话。

只是,在教学楼外的风吹过来的时候—— 林澈有一种感觉:

这个人并不会给她制造额外的麻烦。

在她的工作里,这已经算是一种难得的舒适了。